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环境风险会是下一只“灰犀牛”么?

浏览次数 : 1044
作者 : 郭沛源
更新时间 : 2017-07-24 10:48:00

最近”灰犀牛“很火爆。

  起因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及“灰犀牛”。文章说,我们“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灰犀牛”,以前只知道“黑天鹅”。于是我专门去找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写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翻了一下。Michele是在2013年最早提出“灰犀牛”的概念的,2016年4月出版了这本书,系统阐释了“灰犀牛”的理论。今年2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灰犀牛”与“黑天鹅”相对。“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发生且早有迹象却未被重视最终酿致的重大危机。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是因为灰犀牛块头巨大,重达两吨,人们看到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等灰犀牛发力狂奔,一切为时已晚,有人甚至呆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厄运降临。因此,Michele总结说,“灰犀牛”事件从酝酿到发生,“我们不断地失误,看不到那些非常明显的危险,因此没能阻止那些高概率的破坏性极强的灾难的发生:那些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灾难”。Michele认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危机前夕已有迹象,却没有人有效阻止危机的发生。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发表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因此“灰犀牛”的提法特别引人关注。市场上有各种解读,观点都比较类似。中信证券认为,高房价、高杠杆是中国经济的两只“灰犀牛”。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也认为,房地产泡沫、货币贬值及资金外流、银行不良资产是三只主要的“灰犀牛”。

  我不否定以上这两三只“灰犀牛”,可是我认为至少还有一只很大的“灰犀牛”很多人没有看见,那就是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环境风险具有“灰犀牛”事件的主要特征:大家都看到它的存在,譬如空气污染;但多数人特别是从事经济、金融的人漠视环境风险,认为这并不构成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当污染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人们的生命健康都受到威胁,经济、金融也会遭遇断崖式下滑。

  在欧美,环境风险这只“灰犀牛”已经在一些工业城市出现过。比如美国五大湖区的克利夫兰。前段时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记录这个城市的浴火重生:《曾经污染严重到河水都能点着火,如今成宜居城市 | 一座工业城市的重生》。Michele在《灰犀牛》这本书中也特别谈到了环境风险的问题,用专门章节论述了水的风险、气候变化的风险还有飓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书中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美国八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共同签署一项协议,禁止除现有农业和工业用水以外,再从五大湖里取水。这项协议对周边的啤酒饮料生产商形成极大的挑战,SABMiller这样的啤酒巨头,开始推进有效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策略。

  在中国,环境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和酝酿。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必细说,我想几乎所有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都能感知到身边的各种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资源短缺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WWF《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2015》分析,自1961年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一直以稳定的速率增长,如今已经进入“生态赤字”状态。

  有人可能会想,环境风险是存在的,但因为执法较松,环境风险并不会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实质性的冲击。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两三年,环境执法力度显著加大,环保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从2014年的8.3万增加到2016年的12.4万件,罚款也从30亿增长到60亿。此外,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停产限产、移送司法机关等新处罚措施,这些措施在过去两年应用非常频密、增长也特别明显。譬如,2016年,查封扣押案件近万,比2015年增长了138%。近日,中央点名批评祁连山生态问题,3名副省级官员被问责;央视热播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门一集谈《守住绿水青山》,都清楚地表明了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态度,预计政府监管的力度只会更加严厉,环境风险成为“灰犀牛”的概率增大。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环境风险这只“灰犀牛”不仅影响经济,也影响金融。不久前,由Michael Bloomberg(彭博创办人、纽约前市长)领导的G20金融稳定理事会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简称TCFD)提交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对高碳资产的重新估值,由此可能会诱发严重的金融震荡和突发性资产减值。今年G20发布的由中英两国央行牵头的《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也强调了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指出:若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地考虑环境因素,就可能无法对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进行适当定价,从而可能高估污染性和高排放行业的价值和投资机会,低估绿色行业的投资潜力。

  实际上,环境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在我国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过。2015年2月,山东临沂展开了一场“铁腕治污”的行动,10天内关停57家企业。有媒体测算,如果把关停企业和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算上,或会涉及到数百亿债务,并可导致地区性金融风险。为此,临沂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金融领导小组,应对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事后表明,有惊无险,临沂经受住了治污阵痛的考验。但这足以让我们牢牢记住“灰犀牛”的风险。

  如何应对“灰犀牛”?Michele在书中给出了五条策略:承认“灰犀牛”的存在;定位“灰犀牛”的性质;不要静立不动;站在高处观察“灰犀牛”;发现“灰犀牛”,活捉并控制它。若是将这五条策略应用到环境风险中,则和《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给出的政策选项非常类似:提升对环境风险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环境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鼓励公共机构评估环境风险及其财务影响、评估并明确金融机构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责任、加强金融业环境风险分析的能力建设。

  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尝试引入环境风险分析。譬如中国工商银行过去一年开展了若干项环境压力测试的研究工作,开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愿环境风险的“灰犀牛”没有撞到我们,就被我们活捉吧。

  一则十分重要的广告:商道学堂第三期早鸟价仅剩最后一周,欲报从速>>>

  本文原标题:上了人民日报的“灰犀牛”,除了高房价和高杠杆,还有一只你没看到……

  作者简介:

  郭沛源,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商道纵横总经理,商道融绿董事长,长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CSR)和社会责任投资(SRI)的研究与发展。

文章转载自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