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新闻】ESG产品的市场机遇——需求和供给

浏览次数 : 2115
更新时间 : 2020-12-16 18:34:00


随着ESG责任投资渐入市场主流实践,各类ESG投资产品在中国进入发展快车道。根据商道融绿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显示,截止2020年10月底,我国共有泛ESG公募基金产品127只,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银行ESG理财产品47只,总规模预计超过230亿元。ESG产品作为责任投资的重要实践方向,第八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专门设立了“ESG产品设计与创新”的平行论坛,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就此话题展开热议。
 

来自东方汇理的责任投资负责人Frédéric Samama分享了应对气候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他表示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需要金融市场的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行动和产品创新。他同时分享了国际上低碳权益类指数和以绿色债券基金产品支持新兴市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代表性案例。Frédéric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产品需求广泛,市场还缺乏相应供给,需要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者和数据、指数服务机构的共同协作努力。
 

 

东方汇理责任投资负责人Frédéric Samama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基于兴业银行的实践,分享了商业银行在ESG产品的体系化发展探索。她表示ESG产品体系构建与创新,不应局限于产品层面,更应该是自战略规划至产品设计的系统性工作。兴业银行制定了集团ESG整体战略,在战略的指导下,探索在信贷、投行、基金、租赁、信托等多条业务线同时开发ESG主题的业务产品。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
 

UNEP FI 蓝色经济金融原则负责人Dennis Fritsch重点介绍了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原则。海洋和蓝色经济对金融机构和整体社会至关重要,相当于世界上第七大经济体。现在全球已有超过50家金融机构加入UNEP FI蓝色经济金融原则,包括兴业银行和青岛银行。近期国际和中国的金融市场中都出现了蓝色债券的创新,蓝色经济领域有广阔的金融创新和发展空间。
 

 

UNEP FI蓝色经济金融原则负责人Dennis Fritsch
 

在圆桌讨论环节,在商道融绿董事总经理张睿的主持下,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嘉宾对全球ESG产品发展趋势、ESG产品的主要目标群体及提升市场接受度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平行论坛B2圆桌讨论:ESG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首先介绍了今年前三季度超过1900亿美元流入全球可持续ETF基金,比去年同期增长100%,反映出全球市场对ESG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发展。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海外资金也会增加对中国ESG产品的关注,但在产品策略方面需要做到中国的本土特点和在全球标准的协调和平衡。
 

东方红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杨海重点分析了国内资管机构在布局ESG产品线时,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销售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但主动管理能力稍弱的机构适合与ESG评级机构或指数公司合作,开发ESG特色指数产品;主动投资能力强的公司可以考虑结合内外部数据,与公司现有投资流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司投研能力设计开发ESG主题的主动投资产品。他特别强调资管机构应避免将ESG单纯作为营销概念,而是更需要注重产品实际运作与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业绩基准的匹配度等。
 

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闫旭分享了ESG投资策略和主题的创新方向。她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ESG投资产品,更多集中于主题型产品,例如绿色、环保、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基金等,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下一步需要考虑全面的ESG因素,开展ESG整合策略的深入研究,希望能把公司ESG绩效和市盈率、市净率等因素一样,成为判断公司的另外一个重要维度。
 

华夏理财ESG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张大川介绍了银行ESG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华夏银行在国内首先推出了ESG理财产品,得到了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张大川认为要用公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去阐释ESG投资理念。并且要通过尽早布局ESG产品,用长期的业绩表现推动机构及公众对ESG投资产品的更大认可。
 

圆桌讨论嘉宾一致认为ESG投资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需要监管机构、资产所有者、资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社会的共识提升,ESG责任投资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